从最初的画家村,到现在的宋庄艺术创意小镇,中国•宋庄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较大的艺术家及艺术工作室聚集区,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具有文化艺术行业示范效应的产业聚集区。
宋庄镇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47个村庄中27个村庄有艺术家居住。这里,现在有近万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创作。
宋庄艺术区同时也是全世界拥有最多美术馆的地方。在这个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上的艺术小镇里,有着超过三十家大中型美术馆、数千个艺术家工作室。全球超过80%的国家级艺术馆、博物馆都收藏和展览着来自宋庄艺术家的作品,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就收藏有六位宋庄艺术家的作品。
这里,也是中国艺术教育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平均每年在宋庄进行各种艺术学习的人数达到2万人,有各种规模艺术培训机构55家。
1994年
从圆明园迁徙而来的艺术家来到距离北京市区三十公里的宋庄小堡村,与其他艺术区不同的是,来到宋庄的是一个艺术社群,涵盖有绘画、雕塑、电影、戏剧、音乐、舞蹈、设计等各种艺术形态,他们形成了宋庄艺术区的多样性基调,正是这样一个五味杂陈的艺术村落,孕育了独特的艺术生态,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集聚区之一。
从小堡村开始,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有了“画家村”的概念。通过几代文艺人、从业者、宋庄乡民的共同创造,“中国·宋庄”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生长的现象级产物,是当代艺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广泛性发展的样本。
2005年
宋庄镇党委镇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造镇”的设想,经过组织专家论证,以首届宋庄艺术节拉开序幕。“中国·宋庄”艺术区的品牌从此打响,宋庄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创意小镇的先驱。
2006年
北京市认定第一批十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其中之一,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2007年
从2007年宋庄美术馆落成开始、一系列的民营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在宋庄落成,其中3000平方米以上的美术馆有35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宋庄艺术区。
2008年1月
通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作为建设通州新城“文化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通州新城建设和优化通州产业布局的使命。
2012年
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在宋庄拉开序幕,艺术家们见证了从流浪的艺术到艺术产业的历史转折,“文创”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热点词汇。
“十三五”时期
中国宋庄艺术小镇被列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提出将中国宋庄艺术小镇建设为集文化、办公、商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015年
北京市正式公布通州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和建设。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飞速建设发展成为宋庄艺术区走向国际化的百年历史机遇。
2018年9月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调研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建设工作时强调,要在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格局下考量和谋划宋庄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品质提升,更上一层楼,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创意小镇。
宋庄近三十年的发展,正好是中国当代艺术成长壮大的发展史。宋庄艺术区多类型的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艺术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了文化有机体,他们共同构成了宋庄艺术区的新艺术生态,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石。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宋庄艺术区承载了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国际交流历史重任。
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从2005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1届,规模和影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宋庄地区艺术成果,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促进艺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品牌活动。
艺术节已成为宋庄实现“建设世界文化名镇,打造中国文化硅谷”目标的重要载体,为将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的名片更深层次地推向大众,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强摄
宋庄文艺发展史,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时期,在新文艺路线上,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领、监督、领导下,宋庄艺术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窗口,是首都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
陈强摄
宋庄镇党委、镇政府全面拉开艺术创意小镇建设框架,扎实做好艺术家服务管理,积极构建了以艺术创意产业为主导的“1+2+3”艺术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