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民间忌讳普及,来历不明的断线风筝,千万不能捡-通州律师事务所,通州离婚律师,通州债务纠纷,通州刑事律师,通州遗产继承,通州拆迁补偿律师,通州劳动仲裁,通州工程建筑纠纷,通州医疗事故纠纷,通州交通事故赔偿律师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这些描述,说的是民间忌讳。

旧时,或风俗习惯,或权势畏惧,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而后形成数不胜数的“忌讳”。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忌讳”最多的国家,这些“忌讳”渗透在方方面面,今天就和大家说说,为什么来历不明的断线风筝,千万不能捡?

在说忌讳捡来历不明的断线风筝之前,了解下风筝的来源。

中国是风筝的最早发源地,大约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在古代风筝不仅仅是一项传统的工艺,还用于军事行动,《独异志》“梁武太清三年,候景卫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 纸鸢”就是风筝,这是北方习惯的叫法,南方也称“鹞子”。

放风筝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欢,古代有大量记载,比如 “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宋朝周密《武林旧事》;“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唐代高骈《风筝》……《清明上河图》也有关于放风筝的场景,可见,放风筝在古代民间是一件喜闻乐见的活动。

前面我们说了,在中国古代,任何方面都有数不清的忌讳,风筝当然也有相关的“忌讳”。

“放风筝”在民间有“放晦气”的说法,就是把风筝放飞天上,之后把线剪断,任由风筝随风而去,寓意“放”走了“晦气”,到达消灾解难目的。所以在外面看见来历不明的断线风筝,忌讳拾捡,否则会沾上“晦气”,不吉利。

“放风筝”与“放晦气”的联系,《红楼梦》里面就有记载“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探春道:“紫鹃也学小气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很多人认为,古代很多所谓“忌讳”是无稽之谈,扬言驱除消灭,其实大可不必,不管是“放风筝”之与“放晦气”,还是我们熟悉大年初一要说吉利话等等,其实反映都是老百姓希望趋吉避凶,祈求心安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