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容貌焦虑越来越严重,“颜值经济”持续升温,大众对医美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对医美的消费不断增加,但对医美背后的风险却知之甚少。北京的李女士本想进行面部提拉,结果反而被“毁容”。北青-北京头条记者9月2日获悉,在北京通州法院法官的调解下,最终医院同意赔偿李女士15000元。

北京通州整容变“毁容”女子起诉医院获赔1.5万元-通州律师事务所,通州离婚律师,通州债务纠纷,通州刑事律师,通州遗产继承,通州拆迁补偿律师,通州劳动仲裁,通州工程建筑纠纷,通州医疗事故纠纷,通州交通事故赔偿律师

提拉术不提拉 美容不成反“毁容”

2017年8月,李女士因对自身眉毛及面部松垮不满,在北京某美容医院进行了眉下提睑术及面部线体提升收紧术。刚下手术台,李女士就发现自己左右两边眉毛不同高,医院告知拆线后即可恢复。但是事与愿违,拆线后,李女士不仅左边眉毛向下,左脸肌肉还出现僵硬及凹陷,并有揪着的不适感。

2017年至2019年间,李女士多次找医院要求修复,医院对李女士的左脸部进行了消炎,对眉毛进行了激光处理,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李女士之后再找医院协商,均被告知无法处理。李女士故诉至通州法院,请求判令医院退还其手术费17000元,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

双方各执一词 法院耐心促调解

医院不同意李女士的诉求,辩称李女士出现的情况均属正常医美手术风险,其在术前签署过手术知情同意书,应当对手术风险自行承担责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李女士对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申请了鉴定,但由于该案鉴定费用较高,鉴定时间较长,通州法院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最终医院同意赔偿李女士15000元。

法官表示,虽然如今医美已经成为常态,但其存在的法律风险不低。第一,医学美容行为查明事实存在障碍。首先,在医美过程中,消费者不使用真实姓名、经营者出具票据没有签章或者签章名称有误导致案件的合同关系和行为主体难以查明。其次,医美机构病历、档案缺失或不完备情况普遍存在,使得医方的行为过程难以查明;最后,消费者在美容未达到预期后,急于进行修复手术,修复无果后选择诉讼维权导致医疗美容行为的直接后果难以查明。

第二,医学美容行为定性存在困难。医学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亦不同于传统的医疗行为,其作为医疗行为,存在医疗风险,无法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其作为美容行为,又追求感官优化,具有较强的消费性及营利性,以上特征使得法院难以直接通过行为目的进行准确定性。

第三,医疗机构的过错判定存在难度。医美行为涉及审美评价,不同群体对医美效果和审美存在不同的认知,对于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及是否需要后期修复等专业问题鉴定机构往往也难以出具专业意见,且鉴定费用高、鉴定时间长,导致在案件审理中过错判定存在难度。

在此,法官提示广大爱美人士,爱美若要扎针动刀,还需三思而后行,谨慎消费。第一,选择专业、信誉度高的美容机构接受服务,了解清楚机构的经营范围,查看机构及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第二,了解手术的操作方式、操作内容及术后风险,区分医学美容的正常并发症与美容的损害后果。第三,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索要正规发票,以便一旦发生纠纷能够提供有效证据。